排氣管隔熱套在上個世紀對美國日益嚴重的霧霾天氣,人們普遍認定污染源是化工廠排出的丁二烯,于是政府很快關閉了市內主要化工 廠;此后政府又針對全市30萬焚燒爐,宣布禁止居民在后院使用焚燒爐焚燒垃圾。但這些措施出臺后霧霾沒有減少,反而更加頻繁。直到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科學 家通過分析空氣中的成分發現,霧霾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是汽車尾氣。汽車排氣管隔熱套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氣中后,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 應,產生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當時,二戰后的美國汽車工業迅速發展排氣管隔熱套,40年代初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又讓洛杉磯及其周邊空前繁榮,大量工廠和人口的涌入使其成 為全美汽車數量最多的地區。洛杉磯在40年代擁有250萬輛汽車排氣管隔熱套,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另外,還有煉油廠、供油站等其他排放源。這些化合物被排放 到地處谷地的洛杉磯上空,在明媚陽光下形成了一個毒煙霧工廠。長期持續的“光化學煙霧”帶來了嚴重危害,這些化學物質刺激眼睛、鼻粘膜等,造成各種器官病 變,許多人因此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導致死亡。
盡管霧霾污染源被確認,但到政府采取行動直至初出成效,美國用了27年的時間。在這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包括來自汽車排氣管隔熱套公司、石油公司等利益團 體的抗爭,還有政府和立法者的不作為等。最終在民眾的推動下,通過加強立法、執法,經過了長達近半世紀的努力,才使洛杉磯徹底擺脫了霧霾。